戏曲《铡美案》的前世今生
喜欢戏曲的人都知道,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铡美案》这部戏在戏曲舞台上是经久不衰,长久以来一直都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戏曲讲述的是,当朝驸马陈世美十年寒窗,进京赶考喜中状元,被招为当朝驸马,数载不归,其妻秦香莲携儿带女京城寻夫,陈世美为了贪图荣华富贵,抛妻弃子,忘恩负义,最终被清正廉明,不畏强权的包拯送上了龙头铡,为秦香莲雪冤解恨,可谓是大快人心,让人直呼过瘾,负心汉陈世美是罪有应得。然而,历史上真有陈世美其人吗?历史上真正的陈世美真的是负心汉吗?
在史料记载中,历史上并没有陈世美这个人,也没有叫陈世美的状元。在戏中陈世美为湖广均州人氏,据《湘州志进士篇》中记载:顺治十二年,乙未科史大成榜,陈年谷,官贵州思道兼按察司副使布政司参政。另据《湖北历史人物辞典》中记载:陈世美,清代官员,原名陈年谷,后改名陈世美,又名陈熟美,清顺治八年辛卯科进士,初任河北某地知县,后得康熙赏识升为贵州分守思仁府兼石道按察使,兼布政使参政。
从上述来看,真实的陈世美是清朝人,而戏曲中包拯铡刀下的陈世美则为宋朝驸马,两者相隔几百年之久本不想干的人,怎会走到一起了呢?原来,历史上陈世美的原型陈年谷,妻子叫秦馨连,夫妻二人相敬如宾,白头偕老,陈年谷为官清正廉明,刚正不阿,因此得罪小人仇梦麟、胡梦蝶二人,并将他的名字编到《秦香莲抱琵琶》一出戏中,最初抱琵琶只有从寻亲到杀庙两场。相传,清朝时期,一个戏班子在某地演出《秦香莲抱琵琶》这出戏,当时班主考虑到戏并不长,就在前面加演了一段《包拯陈州放粮》一折,临中午时分,演出结束该结束时,观众看到韩琪自刎,秦香莲母子倒在血泊之中,非常气愤,义愤填膺,纷纷吼着要求:杀了陈世美!并强烈要求不杀陈世美就不散场。见此阵势,班主急得团团转,本想上台解释,被台下激动的观众用点心,砖头等给砸了下来。班主无奈跑到后台,前面刚演完《陈州放粮》正在卸妆的包拯演员见状,就问班主出了什么事,班主看到包公还没卸完妆,顿时两眼放光,灵机一动,就像见到救星一样,忙拿起包拯所戴相雕和蟒袍给他穿戴身上,就往前台推,边推边说:“前台观众不满意秦香莲的悲剧结尾,不让住戏,非要杀了陈世美不可,你是包青天,只有你上台救急把那可恶的陈世美给铡了吧!”包公演员急道:“我看你是急糊涂了,我是宋朝的官,怎么可能去铡清朝的人?”班主也急啊:“管你是什么宋朝清朝,只要铡了陈世美就行。”班主此时只想今天能圆满收场,让观众散场。
展开全文
演包拯的演员无奈,被班主强推出去,又不好拒绝,就只好硬着头皮上场,现编了唱词道:“好你个陈世美实在可恶,让人忍无可忍,今天,就让我包龙图将你绳之于法,王朝马汉,开铡!”然后就将陈世美铡死,台下观众见包拯铡了陈世美,欢呼雀跃,拍手叫好,纷纷散去,谁也没人想到怎么会是宋朝的包拯铡了清朝的陈世美。后来,戏班子就大受启发,将该戏做了改编,干脆把秦香莲和陈世美都编到了宋朝,才有了今天完整的《秦香莲》也称《铡美案》。
因此,陈世美成了负心汉的代名词,其实,陈世美才是背了一个大的黑锅,嫌贫爱富,杀妻灭子,强加之罪堪称跨朝代的千古奇冤。如今,《铡美案》成了戏曲舞台上不可或缺的经典剧目,深受观众的欢迎,岁月的流逝中,我们无法去考究传说中故事的真假,谁对谁错,还与清白。我们只能在欣赏戏曲的同时,从中接受教育,吸取正能量,使人间正气永长存。
(图文:张文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