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日本发扬光大,却实际源自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你都知道吗?
6094
当代日本仍保留了许多古代中国文化元素, 1300年前,日本的首都由奈良迁往京都。两任古都酷似西安,许多日本人认为西安是自己心灵的故乡...
当代日本仍保留了许多古代中国文化元素,
1300年前,日本的首都由奈良迁往京都。两任古都酷似西安,许多日本人认为西安是自己心灵的故乡。奈良的东大寺、京都的清水寺、金阁寺等众多的古寺不仅在外观上模仿了中国
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茶叶。
但要一直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
在日本,书道古称“入木道”、“笔道”,江户时代才称之“书道”,本书法分两类,一类是汉字书法,另一类是假名书法。日本书道正式开始于奈良时代,并在平安时代得到繁盛的发展,一直延续至今。日本的书法爱好者,大约有两三千万,占人口的六分之一左右。像茶道、花道等一样,它也是一种修身的方式。也是小学开始必学的技艺之一。
展开全文
早在两汉时期,中日即有兵器及冶炼铸造技术的交流往来。同时中国刀法经过日本官方派遣遣隋使和遣唐使与中国大陆之间的官方往来,以及朝鲜半岛和大陆沿海周边地区和日本群岛的民间交流,于隋唐时期流传到了日本,并和日本本土一脉相承的双手刀法法融合。
在日本,寿司料理又写作汉字「鮨及鮓」。这两个在现代中文里不常用到的字,都是指用盐渍可以久藏的鱼类。早在东汉时期,鮨已在中国广为流传了,直到公元700多年时鮨才开始慢慢传入日本,当时的日本商人是为了长途的商旅,即用腌制的饭团加上海鲜或肉类,压成一小块长型的形状,作为沿途食用的粮食。
但寿司在日本经过千余年发展之後,却成为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
日语当用汉字是在中国汉字的基础上加工创造的。11世纪的日本不仅大量引进了中国汉字,甚至把读音也引进到日语中,称作“吴音”,成为日语中最基本的一种发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